top of page

社創夥伴 (Partnership)

高雄市社會創業協會積極連結南台灣相關的社創組織並協助登陸社會創新平台中,以下為協會目前的會員名單。

格外農品結合中文與日文「格外」的意思,為產地品質無虞的「格外品」,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支持友善耕作農民、提供消費者更好的選擇、推廣食農教育,與土地、農民、消費者共生共好。

【社會問題】
1.農民辛苦的產出與收益不成正比
採用友善、無毒農法的格外品高達30%,導致農民的收益減少。
2食物未被完全善用造成浪費
格外品處理成本高、進口原料便宜,加工業者不喜好使用在地農產品。
3.消費者/餐飲業者無從了解格外的好
消費者缺乏食農教育以認識格外品;餐飲業者難以找到符合需求的在地農產加工品。
【我們的解決方案】
1.採購格外品:增加農友收益、穩定產地價格、減少食物浪費
2.製造天然加工品:提供消費者、餐飲業者更好的選擇
3.推廣食農教育:協助消費端理解、促進加工端支持、達到環境永續的目的

​澎湖一群退役陸軍海龍蛙人組成「海底漫步」團隊,夏季帶遊客潛水體驗海洋之美,觀光淡季也沒閒著,協助復育珊瑚,還幫忙清除海底垃圾,兩年來種植2500株珊瑚,清理近60噸海底垃圾與廢棄漁網,隊長劉信志說,希望家鄉的海洋在他們的努力下,變得更美好。他們把清除海洋垃圾列為日常工作,和澎湖縣政府合作海洋共生計畫,利用春、秋遊客較少之際,協助進行珊瑚復育。「海底漫步」團隊解決澎湖海洋資源過度利用及汙染問題,獲得勞動部高屏澎東分署「2015社會企業360度創新創業提案競賽」冠軍。劉信志說,鎖港海域變乾淨,潛水時可以看到數以百計的河豚與小管、雀雕、石斑、熱帶魚等優游,讓珊瑚世界變得更美,就是回饋家鄉最好的禮物。

有鑑於城鄉差距日漸嚴重,農村機會少,導致青年們離鄉工作,農村人口流失。人口的流逝也是文化消失起點,文化的形成是一代傳承一代,現在我們看到了中間的文化傳承斷層。
另一方面,由於農村機會少,居民多以務農維生,農民靠天吃飯,日子不算容易。農業為台灣重要的基礎,物產的產銷與你我的日常有很緊密的連結。看到有需多日子辛苦,但還是堅持以環境友善農法栽種作物的小農。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讓他們繼續堅持自己的理念,為民眾的食安從源頭開始把關。
因此,山海屯社會企業於2017年8月28日創立,創業前,本團隊以社區營造方式,協助臺南新化與偏鄉聚落的農村文化、產業再造。目前本團隊秉持社會企業與在地紮根的信念,從地方特色與文化底蘊持續轉化與建構出地方生活體驗產業,相關行銷之獲利,回饋到新化歷史街區的文資保存與地方創生工作,進而期許以地方創生動能再帶動在地農村與老街區之振興。

【幸福食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幸福食間】)成立於105年6月13日,由位於屏東縣高樹鄉的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慈惠善導書院文化教育研究協會(以下簡稱為【善導書院】)創辦人陳文靜女士,為延續善導書院協助弱勢、友善耕作的基本精神,並落實創院理念「手心向下」、「善的循環-創造六贏」,而設立營業登記,以社會企業模式永續善導書院在地服務的精神,並由目前進駐於社會創新實驗中心的曾佳偉協助行銷工作之推展, 期能利用首都圈累積之豐厚人脈, 為書院所生產之產品找到好的銷售通路,並推廣善導書院之理念 。
希望藉由【幸福食間】的經營,為在地投入及連結更多資源,進而由農業、加工業為在地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並結合在地小農成立銷售平台,加強數位網絡利用及宣傳行銷機會,將高樹水源水量保護區所孕育的優質農特產品行銷至世界各地,希望能促進在地產業升級及繁榮地方經濟,最終發展為休閒觀光產業,讓台灣這個美好的小角落,能被更多人看見,也將愛護、永續土地的概念,如蒲公英的種子傳播到各地,為人類與大自然萬物共榮共存,盡一份棉薄之力。

美濃窯文化藝術承襲30年在地陶藝品牌『美濃窯』的精神,致力於將藝術文化推廣於生活、落實於日常的理念,打造「做做手藝X體驗空間」,提供適合各個年齡層及各種體驗需求的手作活動,從核心的陶藝到木作、金工、手工皂、烘焙、繪畫、雕塑、羊毛氈、乾燥花、植栽、彩妝、藝文展覽及講座…,結合天然無毒的素材,讓每位在這裡遊憩的顧客都能找到有興趣且有意義的體驗活動,顧客可以毫不費力地在這個平台上搜尋活動滿足他的體驗需求,而這些師資間的資源是共享的,也因為這樣,讓每位工藝家的粉絲串聯起一個龐大的網絡,彼此間是互利且共榮的。

美濃窯即是把陶瓷產業帶回故鄉美濃,讓陶藝在美濃地區開枝散葉,形成「北鶯歌,南美濃」美譽的始祖,一直以來致力於在地陶藝文化的推廣與傳承,做做手藝也是為了讓陶土藝術與體驗能在市區也能容易被接觸、被體驗而成立的教室,舉辦各種親民的陶藝體驗、辦理陶藝展覽與講座、宣傳陶藝之美,五年來已有超過8千人次的參與,未來也將繼續為傳遞在地陶土藝術文化而努力。

本團隊主要想利用木工技術將原木廢木料再製為新木料,並以卡榫式設計提供服務更好的產品,另一方面藉由推廣原鄉特色與木頭的複合,打造具有教育及文化傳遞的功能性產品,對應聯合國SDGs 17項永續發展指標為:
目標4: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透過環境教育、木料認知及木工技術透過木工技術保有木工工藝以及金屬加工工藝並輔以原民文化工藝特色,將新課綱中木工的學習能提升更高的層度與素質。
目標 15:保護、維護及促進領地生態系統的永續使用,永續的管理森林,對抗沙漠化,終止及逆轉土地劣化,並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團隊對於木器傢俱製造廠所產生出的多餘木料角料欲加以回收再利用,並重新塑造出它的經濟價值,提高其他木製傢俱工廠對回收木料的再利用可行性,減低燃燒木頭對環境空氣污染的二次傷害以及減少木料隨意棄置傾倒導致環境髒亂。因應CITES公約管控濒危木材的濒危木材範圍,減緩木料木材的砍伐。

© 2025 高雄市社會創業協會
聯絡資訊:seinkhh@gmail.com
服務電話:07-9585066

bottom of page